評測文章 Evaluation
手機
P20 Pro開箱評測
瀏覽人數: 24250

Update: 2018-05-05 14:04:50
標籤: P20 Pro, 三鏡頭

P20 Pro拍照品質

在開始比較拍照品質前,有一點需事先提出來讓大家知道,華為的Master AI場景辨識技術很嫻熟,但在顏色設定上它選擇偏向誇大,就像Instagram的濾鏡那樣誇大。

例如當Master AI判斷某個場景為「藍天」時,它會提高對比,提升藍色色調,並加入相當程度的周邊暗角效果。「草地」場景模式也是如此,會加強草地區域讓綠色看起來較濃郁。有趣的是,拍風景照時,會常遇到「藍天」與「草地」場景,造成軟體演算用色的衝突,結果就是當你稍微調整構圖角度時,拍出照片結果會有戲劇性的不同。

整理本篇時受測的P20 Pro軟體上仍算早期版本,大家買到P20 Pro正式零售版時或許已有更新軟體改善這個情況。

▾Master AI智慧場景,左張判斷為「藍天」場景,右張沒有判斷出來時的樣子
  

▾Master AI智慧場景,左張判斷為「藍天」場景,右張沒有判斷出來時的樣子
  

▾Master AI智慧場景,左張判斷為「藍天」場景,右張沒有判斷出來時的樣子
  

▾Master AI智慧場景,左張判斷為「草地」場景,右張沒有判斷出來時的樣子
  

▾Master AI智慧場景判斷食物時就沒有上述周邊暗角效果



Master AI智慧場景另一個實用功能是它會依據場景自動判斷「人像模式」或是「夜晚模式」,而且它們不是只做顏色的調整,而是整個照相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底下是4000萬畫素鏡頭在Master AI智慧場景啟用下所拍出,可以看到天空的藍色非常的藍,讓相片看起來很不一樣,結果就是要在這樣過度處理的影像分析色彩或是動態範表現變得不容易。我們注意到相片會有紫暈(以下六張照片是到拍照功能選單裡將畫素選為4000萬,預設是1000萬),這個現象可能是大尺寸感光元件在光學顯示上無法避免會產生的問題,此外由於感光元件特殊的操作,拍出照片普遍存在色差,而且在此無法進行後續修正。

▾4000萬畫素,Master AI 功能開啟
  

  

  


然而,單單評測4000萬畫素的影像可能有失客觀,因為這顆4000萬畫素鏡頭主要設計不是用來做4000萬畫素的拍攝,P20 Pro這顆4000萬畫素相機的自動拍照模式預設解析度就是設定在1000萬畫素,你可進入相機選單去選擇4000萬畫素的解析度,但是若是在人像、大光圈、夜景模式時,相機還是會鎖定為1000萬畫素來輸出(使用Light Fusion技術,將4個畫素融合為1畫素,輸出1000萬畫素的照片,以提昇相機的畫質)。值得注意的是,1000萬畫素拍出的照片就沒有上面使用4000萬畫素拍出時那種紫暈。

▾1000萬畫素,Master AI 功能開啟
  

  

  


當相機畫素選1000萬時,你還可以享受到P20 Pro最棒的功能 - 變焦,P20 Pro的長焦鏡頭只有800萬畫素,但4000萬畫素鏡頭能助其一臂之力,使得3倍變焦拍出來的照片相當銳利而且細節豐富。它不是裁切4000萬畫素相片的中央區域並調整解析度模擬來得到所謂的「3倍」變焦喔!而是華為與徠卡兩間公司相機團隊共同努力,讓你在P20 Pro所拍出的3倍變焦照片是真3倍變焦。

註:800萬像素長焦鏡具備3倍光學變焦能力,若結合混合變焦,4000萬與2000萬這兩顆主鏡頭則是有5倍變焦能力

▾變焦拍照:1x • 3x • 5x
  

▾變焦拍照:1x • 3x • 5x
  

▾變焦拍照:1x • 3x • 5x
  

▾變焦拍照:1x • 3x • 5x
  

▾變焦拍照:1x • 3x • 5x
  


黑白鏡頭則沒有什麼新的技術,與Mate 10一樣都是2000萬畫素,光圈也是f/1.6,比起彩色鏡頭,黑白鏡頭有雜訊低,動態範圍更讚、捕捉到的細節更完整的優點。

▾P20 Pro 2000萬畫素徠卡黑白鏡頭拍出,點圖可全尺寸觀看
  

  

  

少了辨別顏色的濾鏡(即「拜爾濾色鏡」)的黑白鏡頭對夜拍表現更幫助;它可以讓雜訊更低,並且允許使用較低的ISO來拍照(註:ISO愈高,感光度會更高,但影像會因此有較多的雜訊),讓某些場景的拍攝保存更多的細節。以下兩組照片大家可以對照參考。

▾同樣場景下使用彩色鏡頭拍攝


▾同樣場景下使用黑白鏡頭拍攝。比起彩色相片,黑白相片這裡的大樓看起來戶戶分明

 

 

P20 Pro低光源/夜拍表現

低光源環境下,即使有硬體的限制在,P20 Pro「夜晚」模式拍出的某些照片還是讓人吃驚 - 透過多幀幅圖像的堆疊會創造仿長曝光的效果,但建議夜拍時將手機固定好,因為做長時間曝光時,難免會晃動手機會因此讓照片變模糊,不過若不得已非得用手拿手機以「夜拍」模式進行拍照,還是能夠拍出不錯的照片,此模式拍出的照片在顏色保留上做得很出色,不像有些手機會減損色彩飽和度。

▾「夜晚」模式拍出的照片,點圖可放大全尺寸觀看



▾根據現場場景判斷,有時候你不需要開啟「夜晚」模式就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例如以下四張就是在同一個場景下,以正常模式拍出的結果。



「夜晚」模式有一個需注意的地方是,拍攝中若有移動的物體,成像結果它可能產生模糊的鬼影,這麼說好了,「夜晚」模式的演算法可以成功得幫忙降低手晃而產生的模糊,但對於移動中物體所產生的模糊(鬼影)還是沒辦法消除,例如街道中走路速度比較快的行人就會變模糊。




按道理說4000萬畫素鏡頭拍攝時會全時使用HDR,所以我們沒有遇到Master AI觸發類似HDR模式的情況。不過你還是可以在模式選項裡的「更多」中選擇HDR模式來手動開啟HDR,拍出的照片有很不同的結果 - 中間色調被突顯出來,而且整體相片看起來更生動,在全尺寸放大觀見時,更可以看到銳利的畫質,更少的細節遺失。

▾Master AI(藍天模式)• Master AI關閉 • 手動選擇HDR模式
     

▾全景照的高度達3000 px,相片之間的縫合完美無暇,而且也沒有因掃描場景時,不同光線照射導致曝光不均的問題。

 

人像模式

與華為其它多鏡頭手機一樣,P20 Pro人像與光圈模式都能模擬景深效果。人像模式顧名思義用來拍攝人,功能有景深、美肌、以及光線模擬。光圈模式則提供「先拍照後對焦」,以及模擬光圈從f/0.95至f/16。

▾人像模式拍出。如果被拍攝的人物與背景選對,人像模式可以拍出讓人讚賞的照片。很多時候你選擇使用3倍變焦效果最好(當然也可以選擇1倍變焦),它相當於80 mm焦距,等於傳統拍照的35 mm。使用3倍變焦另一個好處是你不需太靠近被拍攝的人,對方會因此感到更自在些。
  

▾光圈模式拍出
  

▾光圈模式拍攝辦公桌上的小物,但效果沒有拍人來得出色
    

 

P20 Pro前鏡頭表現

前鏡頭畫素2400萬也是徠卡認證,定焦鏡,f/2.0,支援人像模式(前景深效果),2D臉部辨識解鎖。

▾前鏡頭拍出的照片,點圖可全尺寸觀看,細微的毛孔清晰可見,細節層次讓人看起來驚豔,顏色保留原味,以前鏡頭的標準來說,動態範圍算好。
    

    

前鏡頭拍照也有支援「人像模式」,事實上是,從背部鏡頭切換到前鏡頭時預設就是「人像模式」,你可以這個散景(背景模糊)的功能關掉,自拍照就不會有前景深效果,此外美肌效果有0至10的等級可選,以及3D光線功能可以模擬各種光線模式。以下三張是前鏡頭的「人像模式」拍出。
    

 

P20 Pro錄影表現

P20 Pro錄影儲存格式支援H.264與H.265(P10只有支援h.265)。另外,同樣一部4K影片,用H.265格式儲存的檔案大小是24Mbps,用H.264則是20Mbps,也就是說,若你使用H.265這種較新格式儲存,在P20 Pro身上並不會像我們在其它手機看到的那樣節省很多空間,所以除非你有特定原因需要以H.265儲存,否則我們建議用H.264格式即可,H.264格式在不同裝置與平台的相容性還是比較好。

讓人吃驚的還有,1080p錄影的比特率之低更甚4K錄影,低到最低只有5Mbps。此外在影格數也有奇特之處 - 我們使用1080p/30fps錄影時最後竟發覺它實際只有29fps,若是1080p@60fps模式的話更竟然只有51 fps。儘管如此,還是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本篇受測P20 Pro內建軟體版本是屬早期的,之後版本更新或許就會改善這個問題。

Anyway,4K影片畫質看起來nice而且細節足夠,彩色討喜而且對比佳,但動態範圍有點「施展不開」,然後曝光有稍微低一些,但更讓人困擾的是會有偶發性「曝光脈動」現象。整體來說4K畫質不差,尤其想到它的4K影片不會佔用太大容量,這樣的表現是可以的。

▾4K錄影,第一段以H.264儲存,第二段以H.265格式儲存


▾1080p@30fps錄出來的影片還是有保留一定程度的畫質。而1080p/60fps錄製出來的影片沒有我們在其它手機上看到的那種反而比1080p@30fps更差的情形,所以P20 Pro在此的處理是OK的。以下影片第一段是1080p@30fps,第二段是1080p@60fps


你可以在觀景窗看到此功能打開時對影像晃動穩定所帶來的不同。但打開防震功能時,畫質會變得比較柔和,細節也會比未打開防震功能時來得少一些 - 那種感覺就像是把720p畫質調高至1080p的樣子。另一方面,不打開防震功能錄出來的影片畫質看起來... 很晃頭有點暈,是否開啟防震視每個人的需求,但不建議行走時使用P20 Pro攝影就是了。以下兩段第一段是開啟防震,第二段是沒有開啟,大家可以比較看看:

 

 

 

作者:
1 2 3 4 5 6 7 8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比較清單
新聞列表 News List
評測列表 Appraisal List